茶業元勳 李春生小檔案
李春生福建廈門人,一八三八年一月十二日生,卒於一九二四年,享壽八十八高齡。自幼信奉基督教。二十歲任職英商怡記洋行〈Elles & Co.〉,從事茶葉及洋貨進出口貿易,一八六六年擔任英商JOHN DODD的寶順洋行買辦,經營茶業,以十年時間教導淡水村民種茶、製茶,使『北臺茶業』得以掘起,享譽中外,因此有人尊稱李春生為「台灣茶業之父」。日後自行創業,除外銷茶葉外,並以煤、樟腦、米、糖為大宗,且進口煤油、布匹、洋貨,因經營得法,迅速累積財富,彼時僅次於板橋林家。 曾和板橋林維源氏共同興建千秋、建昌兩街﹝今貴德街﹞構築沿街洋樓,供當時洋行及茶商使用。此外,一生評論時事95篇,著書12部,是一代實業家,也是思想家。因篤信宗教,今留有其獨資興建的大稻埕長老教會禮拜堂,與李春生紀念館。
基督長老教會禮拜堂小檔案
1884年8越央法戰爭爆發,法艦,大舉犯台,白蓮教作亂,唆使信眾攻擊各地理拜堂,大龍峒禮拜堂成為廢墟,隔年清法議和,教會重建『枋寮禮拜堂』,信徒日增,主日崇拜座無虛席,擁擠不堪,於是在1913年初長老李春生提案獨資興建,信徒大會一致通過,李春生立即在甘州街40號現址興建禮拜堂,於1915年8月完工,並改名為『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』。
禮拜堂建築已有86年歷史,係李春生仿故鄉廈門禮拜堂設計,為紅磚造建築,屋頂因年久損壞已改為輕鋼架。原正立面山牆兩端有尖塔,主入口不在正中而於兩側,正中上方有一圓形牛眼窗,周圍浮雕裝飾堂皇,兩側各有兩支科林新式柱;側面牆柱似倒立牛腿,後一兩側山牆為中式;主堂內部為兩層樓挑高,光線柔和,氣氛莊容。整座禮拜堂,古樸典雅,風格非凡,為當時全台最豪華教會殿堂。中西合併風格,突顯基督教融入台灣民眾的努力。
禮拜堂深具歷史意義,但因產權屬該民間基金會所有,由李春生後人掌理,加以教堂年久失修,信徒日眾,已不符現況使用,乃導致被強制拆除命運。為保存紀念李氏在台灣經濟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,宜以公權力適度介入,在兼顧私人產權與保存歷史建物 、保護台灣本土文化雙方求取平衡,讓世人永遠懷念李春生的貢獻,大稻埕能藉各種保存的歷史建物導入觀光人潮,重燃生機;教會也因此而更加更蓬勃發展。
(備註:下方左第一張圖李春生照片,為本站獨一取得,原照片刊載於----“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110週年紀念”特刊第24頁。主編,撰文是文化大學史學系講師許賢瑤先生,照片由曾擔任李氏管家的後代—邱文珍君提供。〉
李春生 |
原長老教會禮拜堂正面 |
拆除後前景 |
未拆側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