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9/5/21與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會員組團拜訪日本關西綠茶主要生產地,拜會京都府宇治市福壽園大茶商,並參觀宇治市經營『抹茶』已有四百年歷史的「小山園」家族,實際體會抹茶製造經營,和當今台灣流行『綠茶粉』有極大差異,略述於後。

  • 抹茶與粉茶的製造差異

    • 抹茶:製作抹茶從栽培到採摘都非常講究,茶園必須特別注意管理,每年僅利用春茶製作,5月中旬採摘前20天,就要在茶樹上面搭棚遮蔭,所採茶菁用蒸菁風冷乾燥,做成原葉『碾茶』,碾茶再精製拔莖,分級製成所謂「薄葉」,薄葉再以石磨用每分鐘60轉的速度,在攝氏19度的恆溫中,緩緩磨出翠綠色的粉末,這些粉末就是抹茶〈每一石臼一天最多磨出一公斤〉。抹茶平均粒徑為3 微米,是超微的粉狀物,可懸浮在熱水中,不沈澱,因此可供抹茶道以茶筅點茶,呈現鮮綠的茶湯,久置亦無沈澱現象。

    • 粉茶:粉茶或稱茶粉是利用粉碎機將傳統茶葉〈市售多以綠茶製成綠茶粉〉研磨成粉末,其平均粒徑最細只達50∼40微米,是抹茶平均粒徑的13∼16倍大。台灣茶改場亦已利用國產研磨機具,開發利用旋風分離研磨技術製造粉茶,其粒度大小約80目∼200目。粉茶無法懸浮在熱水,久置即產生沈澱;此即為抹茶與粉茶最大差異處。

  • 抹茶緣起及應用:

    • 唐宋時浙江餘杭徑山寺盛行圍座品茶研討佛經名稱『茶宴』,所用茶葉即採用─蒸碾焙乾研末的─抹茶。當時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國習取中國文化,佛教高僧榮西禪師到徑山寺研究佛學,回國後將徑山寺『茶宴』和『抹茶』製法傳至日本,啟發日本『茶道』文化。

    • 日本抹茶主要使用於茶道,其碾茶﹙抹茶之原料茶﹚的年產量約900公噸,占日本茶葉總產量1%左右,由碾茶製成之抹茶僅年產約500公噸,因為產量少,用途特殊,售價極高〈如上圖抹茶每罐30公克,在日本批發價約日幣5000元〉。

    • 今日茶道文化在日本係用以表示修心養性,學習禮法的特有砌茶、飲茶規矩,使用茶葉以抹茶為上品。目前已發展成為日本在外交場合的重要禮儀。

  • 粉茶的應用:

    • 粉茶以供作加工食品之配料為主,如茶葉餅乾、茶葉蛋糕、茶冰淇淋的製作,日本已有成熟之商業化生產。目前台灣在市面上也可見到茶糖、茶餅乾、茶麵條、茶餃子皮、茶蛋糕、茶麵包、茶饅頭、茶米糕等以粉茶調製的糕點食品。

    • 市售沖泡用綠茶粉品質不一且因顆粒較粗,沖泡時無法溶於水,與日本茶道用抹茶品質與口感差異極大。

    • 91/6/27 行政院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發表研發成功以粉茶製成『茶碇』直接食用的技術。